审定编号:渝审玉20190027(800米以上)、渝审玉20200004(800以下)
引种编号:川引种2020第110号、川引种2021第047号、黔引种2021第069号、陕引玉20220036号、鄂引种2022066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,在区试3000株/亩密度下,出苗至成熟116~141天,平均129天,比对照长2天;第1叶鞘紫色,株型半紧凑,株高294厘米,穗位高115厘米,叶色绿色,成株叶片数18片,花药黄色,颖片绿色,花丝绿色;穗长21.3厘米,穗行数14~18行,行粒数40.0粒;穗形长筒型,穗轴红色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型,百粒重38.1克。籽粒容重720克/升,粗蛋白10.79%,粗脂肪3.55%,粗淀粉70.48%。两年人工接种鉴定,该品种中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穗腐病和茎腐病,感纹枯病。
产量表现: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7.2千克,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3.6%,亩产变幅523.0~749.1千克,10个试验点次均增产;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.1千克,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.4%,亩产变幅486.1 ~668.2千克,6个试点均增产。
栽培技术要点: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育苗为宜,亩植密度3000株左右,注意防治纹枯病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重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上地区种植。
重庆审定公告(800米以下):
特征特性: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,在区试3000株/亩密度下,出苗至成熟104~133天,平均121天,与对照相当;第1叶鞘浅紫色,株型半紧凑,株高298厘米,穗位高116厘米,叶色绿色,成株叶片数18片,花药黄色,颖片绿色,花丝绿色;穗长20.1厘米,穗行数16.0行,行粒数36.3粒;穗形长筒型,穗轴红色,籽粒橙黄色、半硬粒型,百粒重36.4克。籽粒容重726克/升,粗蛋白 10.71%,粗脂肪3.95%,粗淀粉71.91%。两年人工接种鉴定,该品种抗小斑病,中抗大斑病、纹枯病和穗腐病,感茎腐病。
产量表现: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2.0千克,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.2%,亩产变幅488.0~642.6千克,13个试验点次全部增产;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2.3千克,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.0%,亩产变幅467.0~619.3千克,5个试点全部增产。
栽培技术要点: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为宜,亩植密度3000株左右,注意防治茎腐病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重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种植。 四川引种公告:
2020年8个试点平均亩产583.2公斤,比对照成单30增产9.1%;增产点率100%;平均生育期119.3天;比对照成单30迟熟1.9天;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:中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茎腐病、灰斑病,感纹枯病、穗腐病。注意综合防治病虫害;适宜区域:四川省平坝丘陵春玉米类型区。
2020-2021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640.1公斤,比对照荃玉9号增产8.6%;增产点率100%;平均生育期128.7天;比对照荃玉9号早熟0.6天;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:中抗大斑病、小斑病、茎腐病、灰斑病,感纹枯病、穗腐病。注意综合防治病虫害;适宜区域:四川省山区春玉米类型区。
贵州引种公告:
2021 年引种试验全生育期118.3天,比对照新中玉 801早熟 1天。8个试验点平均亩产 598.7千克,比对照增产 9.83%,增产点率 87.5%。经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:抗穗腐病、小斑病和锈病,中抗丝黑穗病,感大斑病、纹枯病和灰斑病;适宜区域:贵阳市、遵义市、黔东南州、黔南州、铜仁市、毕节市金沙县海拔1500米以下中等以上肥力土壤地区,注意综合防治病虫害。
湖北省引种公告:
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、恩施州利川市、宜昌市长阳县、随州市随县、襄阳市襄州区、荆门市掇刀区的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引种。注意防治灰斑病。
(以上图文内容仅供分类参考,实际特征特性及表现以审定公告为准)